坚持“三度”核查处置 助力食品产业健康发展——“小切口”推动服务型执法落地落细

来源:陕西法制网 时间:2025-06-18 15:17:23 阅读量:

近年来,安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在抽检不合格食品核查处置中以实现“三个效果”有机统一为价值导向,做到指导帮扶有温度、处置过程守法度、综合惩戒施力度,通过事前“预警”、事中“查因”、事后“开方”的全过程服务,推动服务型执法走深走实。近两年来,食品核查处置案件无行政复议、行政诉讼败诉事件发生,没有引发一起舆情事件。

注重指导帮扶,让监管有温度。 把对抽检不合格食品核查处置同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优化营商环境统一起来,突出“政治效果”。一是开展不合格食品风险提示预警制度。累计组织全市5200余名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关键岗位管理人员开展线上线下法规培训,通过抽检数据分析、不合格处置案例开展警示提醒,提高食品生产经营者风险防控意识。二是开展食品生产企业检验员免费培训。依托市质检中心技术力量,免费为食品生产企业培训食品检验员230名,切实为企业纾困减负。三是组织专家“把脉会诊”。遴选34名理论功底深厚、工作经验丰富的专家按需上门“会诊”,累计对64家企业开展帮扶,确保不合格原因查找精准,整改措施务实管用。四是落实整改闭环管理。在不合格食品核查处置中,市场监管部门全程介入监督原因排查、召回处置和问题整改环节,属地监管部门及时跟踪抽检验效。累计开展跟踪抽检66批。

注重权利保障,让监管有法度。 始终坚持依法核查处置,做到不偏不倚、不枉不纵,注重“法律效果”。一是严格处置时限程序。在报告领取、送达、异议复检告知、涉案物品查扣、立案调查处理等各环节,严格按时限按程序要求进行,让当事人切实感受到看得到的程序正义。二是充分保障合法权利。承办机构对当事人的抽样过程异议、样品真实性异议、检验异议复检、责任辩解、处罚陈述申辩等权利均予以充分保障。合法合理的绝对采纳,有关的情节在裁量中适当考虑,关系不大或者不合法的耐心解释,既缓和矛盾、争取理解又有利于查明真相。三是坚持宽严相济、过罚相当。深挖法律依据,用足用活法律法规和国家总局、省局关于裁量的规定,注重不予处罚和减轻从轻处罚情节证据收集意识,综合案件性质、违法时长、货值大小、主观过错、危害后果、整改效果等因素进行量罚,避免发生“小过重罚”。对食品流通环节抽检不合格案件凡是能提供合法来源、履行进货查验义务、非经营环节因素导致不合格发生的均依法免罚,对应当处罚的案件中具有减轻处罚情节的,给予减轻处罚。

注重综合施策,让监管有力度。 在核查处置中积极引入公众因素,营造食品安全共治共享良好氛围,彰显“社会效果”。一是严格执行抽检及处置信息公示。食品监督抽检信息均在局官方网站公示,安康融媒和当地自媒体纷纷转载,让不合格食品生产经营者心生畏惧。同时,处理不合格食品案件全部通过案件信息管理系统报送国家总局,依法记录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并与信用中国共享,向社会公开处置结果。二是持续开展“你点我检”活动。利用微信公众号和网络公开征求广大群众意见。在制定年度抽检方案时,对辖区群众关注度较高的食品品种,提高抽检检测频次和数量。注重收集群众投诉、举报和媒体舆情反馈信息,对重点行业、重点单位开展跟踪抽检、靶向抽检。三是常态化开展典型案例曝光。对故意违法、屡教不改、情节严重的当事人,市县两级定期发布典型案例,通过官方媒体进行转载,倒逼经营主体合规经营。近2年来,全市累计发布食品安全典型案例58件。


编辑:许沥心
责编:志寿
审核:姚启明

操作选项

字体放大 字体缩小

宽屏阅读

打印文本

分享
分享微博 分享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