旬阳市甘溪镇人大 | “忧心场”变“欢心场”,民主监督点亮民生幸福

来源:陕西法制网 时间:2025-07-07 14:25:57 阅读量:

盛夏傍晚,旬阳市甘溪镇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的篮球场上,少年们奔跑的身影与篮球撞击地面的节奏交织成曲。崭新的硅PU地面在夕阳下泛着柔和的光,明亮的路灯驱散了暗夜的最后一丝阴霾。谁能想到,两个月前这里还是一块让群众“望而却步”的场地?

从“忧心”到“欢心”:一场修缮背后的民主实践

2025年初,甘溪镇人大代表李晓红在走访群众时,多位居民向她反映:“篮球场铺设的硅胶层断裂了好几处,篮筐摇摇晃晃,晚上打球照明也不行,孩子们摔了好几回!”这句朴实的抱怨,迅速在人大代表联络站里引发共鸣。通过实地勘察,代表们发现,这座承载着全镇青少年运动梦想的篮球场,已因年久失修成为“安全隐患场”。

“群众的期盼就是代表行动的方向!”甘溪镇人大主席团立即将篮球场升级改造纳入“急难愁盼”办理项目清单。代表们分头行动:有的拿着测量工具统计地面破损面积,有的挨家挨户征求改造意见,有的则奔走于镇政府、公共事业服务中心之间协调资金。经过反复论证,一项包含地面翻新、篮架更换、灯光改造的方案逐步成型。

监督“零距离”:让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

“施工队用的是不是承诺的硅PU材料?”“灯具的照明是什么规格的?”改造期间,人大代表们化身“监督员”,每天轮流驻守工地。镇人大代表刘远胜发现施工方未按图纸铺设弹性层,立即要求停工整改;李桃代表则建议将场地的后续维护工作纳入人大代表日常监督范围。在代表们的严格监督下,原本预算超支的风险被化解,工程质量却未打折扣。

经过两个月的紧张施工,篮球场改造工程顺利竣工。验收当天,72岁的老党员张大爷摸着崭新的篮架感慨:“以前孩子们在这儿打球,我们总提心吊胆,现在看着他们撒欢儿,心里踏实多了!”

小球场折射大治理:民主监督激活基层治理“神经末梢”

这场修缮工程,只是甘溪镇人大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缩影。近年来,甘溪镇人大创新“群众点单、代表接单、部门办单”工作模式,通过“院坝会”“代表联络站”等渠道,累计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55件。从梯岩村的路灯安装到桂花树村的抗旱工程,从聚焦社区留守儿童暑期安全到中药材种植加工场建设,人大代表的履职足迹遍布全镇。

正如镇人大主席张昌东所说:“我们不仅要当好‘传声筒’,更要做好‘施工队长’。”如今,甘溪镇人大正探索建立民生实事项目“全周期”监督机制,从意见征集到项目落地,从施工监督到效果评估,让每一项民生工程都经得起群众检验。

夜幕降临,篮球场上的欢呼声再次响起。这块重新点亮的小小运动天地,不仅映照着孩子们的笑脸,更见证着基层民主监督的生动实践——在这里,民声与民生同频共振,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愈发紧密。


通讯员:李毅垚

编辑:许沥心

责编:志寿

审核:姚启明

操作选项

字体放大 字体缩小

宽屏阅读

打印文本

分享
分享微博 分享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