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陕西法制网 时间:2025-08-18 14:20:38 阅读量:
“走在新修整的沥青路面上,明显感受到了出行更加便利。”8月6日,看着家门口平坦宽阔的公路,西营镇蔓营村村民周汉军的笑容洋溢在脸上。这条民生路的背后,凝聚着白河县人大常委会推动人大代表履职为民的生动实践。
近年来,在白河县人大常委会的引领推动下,全县各级人大代表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在产业发展、基层治理、民生服务等方面积极作为,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凝聚了代表智慧和力量,有力诠释了“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初心使命。
当好产业发展“领头雁”
茅坪镇人大代表钱从华,是个土生土长的农民,对家乡的眷恋深埋于这片泥土。
2017年,国家脱贫攻坚的号角响彻全国,茅坪镇积极发展“归雁经济”,招引外出能人返乡创业。怀揣着对乡土的热爱,在外打拼多年的钱从华毅然归来,决心带领乡亲们共奔富裕路。
看准茅坪镇得天独厚的气候与土壤条件正适合优质食用菌生长,钱从华果断流转90余亩土地,建起了香菇加工厂房和生产线。要让产业跑上“快车道”,光有热情还不够。他奔赴各地“取经”,白天蹲守大棚观察菌丝变化,夜晚挑灯钻研种植技术。日复一日的耕耘,终将脚下这方土地化作打开致富门的“金钥匙”。
“食用菌种植不仅带动了当地村民就业,每年还能给村里带来可观的集体收入。”茅坪社区党支部书记何琦感叹道,食用菌已成为当地响亮的特色农业名片。
七年深耕,终有回响。现如今,钱从华的企业稳健运营,并发展成为一家集种植、生产、销售于一体的综合性食用菌加工企业,累计吸纳周边80余户村民实现在家门口就业增收。
每天清晨,在西营镇蔓营村六组的山坳里,都能看到镇人大代表高安林在养猪场忙碌的身影。只见他熟练地穿梭于猪舍间,细致查看生猪生长情况。900多头膘肥体壮、身形圆浑的“生态猪”,正是他的“致富宝”。
谁曾想,这位与猪群为伴的养殖行家,竟是个返乡创业的大学生!四年拼搏,1800平方米的现代化厂房拔地而起,年出栏生猪量突破1500余头。更令人赞叹的是,曾经的“门外汉”凭着韧劲和钻研,如今已成为远近闻名的“养猪致富能手”。
“如今在门口就能近务工,一天下来有一百多元的收入,还能把自家种植的玉米卖到猪场,这日子真是越过越红火。”正在猪场务工的村民刘世民笑容洋溢在脸上。
在高安林的带动下,在短短几年时间里,蔓营村新增种养殖户10余家。看到越来越好的家乡和越来越富的村民,高安林说:“发展农业产业不仅要有资金、有人才,更需要的是持久的为民情怀。我要继续深耕农业产业,带动更多的父老乡亲致富增收。”
化身和谐乡村“润滑剂”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对于农民而言,田地里每一株作物,都凝结着他们的心血与期盼。
5月16日,白河县人大代表、双丰镇五星村党支部书记项尔林接到村民反映,有一群无人认领的牛闯入自家耕地,不仅啃光了嫩苗,还踩踏了田埂,造成不小损失。
群众的烦心事,就是代表的操心事。接到反映后,项尔林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狼藉的玉米地。他一边安抚村民情绪,详细询问情况,一边火速联系周边村庄寻找牛主。
经多方查证,最终确认牛群是附近孔城村刘某所养。原来,刘某当天喂牛时一时疏忽,导致牛群走失,这才跑到了五星村的玉米地中。
损失确认了,赔偿却谈不拢。“这玉米苗都长这么高了,一踩可就啥都没了!”“你家玉米是金子做的?凭啥你说赔多少就多少?”双方互不相让,气氛剑拔弩张,眼看小纠纷就要升级成大冲突。
关键时刻,项尔林挺身而出当起“调解员”。“乡亲之间抬头不见低头见,为这事伤和气不值当!当务之急是趁着雨赶紧补苗。”他耐心细致地做双方思想工作,最终促成和解:刘某当场赔付了200斤玉米和100元补苗费。
另一头,316省道双丰镇至仓上镇的改建工程也牵动人心。5公里路段途经西营镇蔓营村,影响200余户村民的生活。扬尘成了新难题:“修路灰太大,我们路边的住户门窗都不敢开!”面对时间紧、任务重的工程与群众迫切的环境诉求,镇人大代表、蔓营村党支部副书记高安林没有退缩。
高安林的工作日志密密麻麻记录着群众的呼声。他深知,道路改造是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实事,于是主动放弃休息时间入户走访,耐心纾解村民思想顾虑,帮助村民与施工单位牵线搭桥,协调处理各类矛盾纠纷。两年来,高安林累计调解征地补偿、施工纠纷106起。
在发现道路施工过程存在严重扬尘污染的情况后,高安林结合走访情况,提出“错峰降尘”方案,督促施工单位将日间洒水3次提升至每小时1次。如今,昔日坑洼的“烦心路”变身平坦宽阔的“幸福路”,村民纷纷点赞:“路好走了,心里更敞亮了!”
做实为民服务“暖心事 ”
每逢中秋、端午、重阳等传统佳节,双丰镇二十届人大代表、集镇惠康超市负责人邓小勇总会带着员工,拎着牛奶、饼干等慰问品,将温暖送到困难群众家中。
“力所能及,能帮一点是一点。”朴实的言语背后,是邓小勇始终践行的代表职责——办好企业,为留守妇女提供岗位;热心公益,十二年间累计投入20余万元用于慈善捐赠。
即便在2022年超市效益下滑的困难时期,他的公益脚步也未曾停歇。当得知双河社区有两名尘肺病患者面临高昂康复费用时,邓小勇主动上门,又多方奔走联络公益组织,最终将两台救命的呼吸机送到患者家中。正是这份“亲人式”服务,让重病患者和家属感激不已。
“多亏了邓代表,我才能安心读书。”双丰镇大学生胡宜春家境困难,邓小勇主动为他捐资助学,这份来自陌生人的温情在少年心灵深处埋下一颗感恩的种子。
“越是群众身边事,越要抓紧办。”这是宋家镇人大代表、火焰村支部书记、退伍军人王煜的座右铭。他说,“人大代表履职,就是围绕着老百姓的柴米油盐酱醋茶转。”
“王支书,我家突然断水啦!洗衣做饭都没辙了!”“王支书,二组的路塌方了,村上啥时候给处理一下?”接到群众反映的问题后,王煜总会马不停蹄地赶到现场核实情况,迅速协调解决问题。
五年的基层工作经验让他认识到,只有把村民看作亲人,把村民事当作自家事,把自己的“小家”融入村里的“大家”,才能真正走进群众心坎里。
2024年年初,火焰村二组村民詹远兵突发脑溢血,致使生活不能自理。考虑到老人家庭情况,王煜主动开车将老人送往白河县茅坪镇枣树村康养中心治疗,前后奔波为其办理残疾和五保等手续,又在他身体日渐痊愈后,送到宋家镇区域敬老院养老。
人民有所呼,代表有所应。任职人大代表以来,王煜充分发挥熟悉村情的优势,收集并协调处理各类群众诉求,在镇人代会上提出民生建议16条。看着村民们脸上洋溢的笑容时,王煜说,“当选人大代表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只有扎实躬身于基层,为老百姓发声办事,才不会愧对人民的信任和期待。”
从香菇棚里的增收密码,到调解桌前的法理人情,再到农家院舍的暖心帮扶......白河县各级人大代表正以“民意为墨、责任为笔”,奋力绘就着乡村振兴新图景。
“我们将持续聚焦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组织全县各级人大代表找准履职为民的切入点、着力点、落脚点,在发展特色产业、增进民生福祉、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躬身入局、担当作为,切实发挥代表示范引领作用。”白河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游益林如是说。
作者:贺余环
编辑:许沥心
责编:志寿
审核:姚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