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桥之花”绽放回坊:西安莲湖法院“共享法庭”织就多元解纷网

来源:陕西法制网 时间:2025-07-07 21:08:39 阅读量:

今年以来,西安莲湖法院庙后街法庭以民族团结共享法庭为阵地,通过推动多元解纷、深化诉调对接、指导人民调解,化解了多起矛盾纠纷,引发广泛好评,成为了回坊群众心目中的“解忧守护者”。

法庭搭台联合调解 亲情“两难”变“双赢”

“我是孩子爸爸凭啥不让我看孩子?”

“抚养费都不愿意出凭啥看孩子?”

小马与小刘因子女探视和抚养费引发激烈争执,庙后街法庭在受理案件后,考虑双方均为回坊群众,积极联合辖区“白秀兰人民调解工作室”共同调解。在调解员软化对立情绪后,法官进行专业释法明理,引导双方着眼孩子利益。在庙后街法庭的主导推动和社区的密切配合下,双方达成并履行调解协议,小刘一次性付清了拖欠的抚养费,案件圆满化解。当事人由衷感叹:“感谢法院和白书记,让我们打开了心结。”

社区“吹哨”法庭护航 游客“忧心”转“暖心”

“有个孩子被烫伤了,赵法官你来看一下!”,某外地游客小李途经临街商铺时不慎被热水烫伤,社区一边应急处置,一边找到了共享法庭,希望通过法庭的提前介入让纠纷得以妥善解决。法官了解情况后,给出“先救治、后定责”的专业建议,为调解定下基调。随后法官前往社区了解纠纷详情,查看监控录像,对调解工作进行指导,结合审判工作经验给出调解建议。经过二十多天的努力,双方当事人从最初的剑拔弩张到最终达成调解协议,涉事商户一次性赔偿了伤者的各项损失,纠纷得到了实质性化解。游客家属感叹“西安是一个有温度的城市,以后我们还会再来西安”。

群众求助法庭解困 离婚“僵局”化“破局”

“两个孩子过不下去了,婚姻纠纷怎么解决,听说这里设了个共享法庭,我过来看看能不能给我们想个办法”

小白与小孙的离婚纠纷被带到了共享法庭。社区询问情况后,第一时间向庙后街法庭反馈并寻求指导。法官结合审判经验,及时提供专业法律意见和调解方向。考虑到当事双方均为回坊群众,庙后街法庭通过与社区“嫲嫲娅娅议事会”深入沟通,协调联动,不断优化调解方案。经过努力,双方最终达成协议。庙后街法庭高效履行诉调对接职能,审查制作民事调解书,并现场督促义务履行,由法院为纠纷画上圆满句号。

民族团结共享法庭是莲湖法院设立的全省首家以维护民族团结、强化诉调对接、推动多元解纷、助力平安建设为职能的共享法庭。共享法庭以北院门街道学习巷社区为基地,辐射整个回坊地区,联合民族社区干部、离退休老党员、“嫲嫲娅娅议事会”,通过指导人民调解、深化普法宣传,加强源头预防,促推矛盾纠纷早发现、早预警、早介入、早化解。

 

下一步,莲湖法院将不断探索“共享法庭”功能定位,以民族团结共享法庭为阵地推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深入推进西安法院“1+45+N”多元解纷体系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让“枫桥经验”在民族地区遍地开花。

 


编辑| 李娟

主编| 姚启明

操作选项

字体放大 字体缩小

宽屏阅读

打印文本

分享
分享微博 分享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