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行动、两措施” | 西安法院以法治“硬举措”护航高质量发展“软环境”

来源:西安中院 时间:2025-07-08 17:32:32 阅读量:

在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命题下,法治化营商环境如同阳光、空气和水源,滋养着市场主体的生命力。

2025年以来,西安市两级法院深入贯彻落实市委政法委决策部署,以纵深推进全市政法机关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两行动、两措施”为总抓手,以优化提升法治化营商环境为目标,聚焦企业法治需求,打出高效解纷、善意执行、精准服务等法治护航高质量发展的“组合拳”,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西安篇章提供坚实司法服务和保障。

高效解纷重效率,

跑出为企解纷加速度

“真没想到上诉案件能这么快解决!”当事人李子华(化名)十分意外,自己上诉的案件这么快就能得到彻底解决。

在一起融资租赁合同纠纷案中,一审法院判决他赔偿A公司数万元损失,李子华不服提起上诉。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以下简称“西安中院”)民三庭承办法官仔细阅卷、审核证据,发现这不是一起普通的合同纠纷,隐藏着制造违约、强制收回案涉财产、虚增债务等“套路”。

当事人在缺乏警惕性和判断能力情形下缔约,可能存在显失公平、权益受损的情况。如何把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融入日常商事审判工作中,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承办法官在检索大量案例后,耐心细致地对双方当事人进行释法析理。经过几轮调解,双方当事人互谅互让,同意解除合同,并承诺互不追究违约及赔偿责任,真正实现“案结事了人和”。

在某外国公司在陕子公司诉西安某科技公司侵害实用新型专利权纠纷一案中,西安中院展现出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司法智慧。

面对企业上市申报节点的特殊情况,在充分体察企业实际需求的基础上,西安中院知产庭开通“涉企案件绿色通道”,在3个工作日内完成排期,选派具备机械专业知识的法官干警前往被告厂房,与原告代理律师全程见证被诉侵权机械设备的核心技术细节比对。合议庭严谨审查案件细节,仅用一个多月时间作出一审判决,精准认定被控侵权产品的技术方案未落入原告专利保护范围。这份专业高效的判决促使双方达成和解,原告于二审审理前主动撤回上诉,既保障了外企合法权益,又为企业上市扫清障碍。

 

蓝田法院法官干警前往西安鹏昱华精密机械有限公司,开展问需于企,送法进企活动。

“人人都是营商环境建设者、案案都是营商环境试金石。”西安市两级法院在护航市场主体健康发展方面持续发力。针对金融诈骗、职务侵占等侵害企业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西安市两级法院保持高压态势,组织编写打击侵企经济犯罪典型案例,针对疑难案件开展专项督导,凝聚合力打击侵企违法犯罪。

善意执行重纾困,

盘活企业发展后驱力

执行工作是保障胜诉当事人合法权益、保证生效法律文书严格依法履行、实现公平正义的最后一环。

 

6月15日,西安中院执二庭法官团队前往位于东关正街的案涉商铺开展执行清腾工作。

在西安中院执二庭承担的一起房屋拆迁安置补偿合同纠纷执行案件中,被执行人不仅拒不交付位于西安市东关南街的900平方米商铺,甚至在法院查封期间公然与租户续签合同,挑战司法权威。

针对这一复杂局面,西安中院执行团队在周密部署强制清腾方案的同时,将“减少占用人损失、化解矛盾根源”置于核心考量。

执行现场,面对租户因搬迁产生的抵触情绪和“物品无处安放、损失谁来承担”的焦虑,执行法官的回应不是冰冷的法条,而是温暖的解决方案:“请放心!法院已为您联系好安全的临时存放点,所有物品将逐一登记造册、妥善保管,待您安顿妥当后,随时可凭手续领取。搬迁产生的合理费用,法院也会尽力协助协调解决。”这份设身处地的关怀和实实在在的保障,逐渐消融了对抗的坚冰。最终,租户们从最初的抗拒转变为主动配合,困扰申请执行人多年的商铺在午间的骄阳下顺利交付。

这样高效、善意的执行案例在西安市两级法院已成常态。雁塔法院通过14小时连续奋战,顺利完成某核心商圈1800平方米餐饮楼的腾退工作;碑林法院则通过调解促成十年租赁纠纷双方达成续约协议,既维护了申请执行人权益,又保障了被执行企业的正常经营......一系列执行措施的落实落地,让当事人获得感得到有效提升。

2025年以来,西安市两级法院积极探索创新执行机制,推动全面落实《不履行生效裁判法律后果告知书》制度,将执行风险告知贯穿于立审执全过程,增强当事人自觉履行意识;探索人民法庭直接办理执行案件机制,提升执行工作效率和效果;完善执转破移送机制,引入专业力量辅助开展案件选定工作,推动执行和破产办案理念、资源、程序、手段的融合,加快“僵尸企业”有序进入破产程序;积极开展“陕亮执行2025”专项行动,执结涉企案件19.8万件,执行到位金额738.84亿元。

惠企利民重服务,

优化企业营商软环境

走进西安中院诉讼服务中心,智能化设备有序运转,工作人员正在指导当事人通过二审网上立案系统提交材料。今年上半年,全市法院累计通过二审网上立案7072件,平均立案时间压缩至31天,让数据多跑路、企业和群众少跑腿成为现实。这只是西安市两级法院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一个缩影。

 

西安中院诉讼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正在指导当事人通过二审网上立案系统提交材料。

2024年10月10日,西安中院在西安市浐灞国际港港务大道1号揭牌成立了西安市企业重整服务中心,成为西安“一带一路”国际商事法律服务示范区加挂“中央法务区”揭牌后入驻的首家法律服务机构,为企业提供的服务涵盖企业成立、经营风险防控、多元纠纷化解、商事诉讼及仲裁、企业拯救、市场退出等全生命周期,提升以法育商、以法助商、法商融合的质效。

同时,西安中院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从《依法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方案》到《关于服务保障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不仅列出了涉企重点司法问题清单,更精准施策,为解决影响企业发展的突出问题指明方向。

多元解纷机制的完善让更多矛盾纠纷化解在诉前。西安法院多元解纷中心2025年1-6月累计接收委派案件20483件,调解成功 1751 件。通过深化“1+45+N”多元解纷体系3.0版建设,创新推出民商事纠纷中立评估机制,为企业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纠纷解决渠道。

司法服务还在向更广阔领域延伸。对国家某5A级景区管理公司依法解除失信惩戒并同步修复信用记录,助力企业重获新生;针对案件审理中发现的企业管理漏洞,向企业及政府部门发出司法建议30份;与市司法局等部门建立涉外商事纠纷诉调对接机制,为“走出去”企业提供全方位法律服务。阎良法院“法苑青语”普法宣讲团把审判庭变成普法课堂,莲湖法院举办民营企业家座谈会解读《民营经济促进法》,一系列特色品牌活动让法治宣传更接地气、更入人心。

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

“始终牢记‘国之大者’,把规范涉企执法司法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关键一招’,在立案、审判、执行全流程重塑司法理念、创新服务机制、提升专业能力,真正让市场主体在每起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温度、司法护航的力度,以法治‘硬举措’护航高质量发展‘软环境’。”西安中院党组书记、院长赵雷表示。


来源:西安中院

操作选项

字体放大 字体缩小

宽屏阅读

打印文本

分享
分享微博 分享qq空间